2018年4月,江苏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17物11在四月举办了团日活动。本次团日活动的主题是——漂流书海遇见你。世界读书日全称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称“世界图书日”。最初的创意来自于国际出版商协会。1995年11月15日正式确定每年4月23日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希望散居在世界各地的人,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裕,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特此我班开展了本次团日活动,主要希望青年能够重视读书,享受阅读乐趣,分享阅读体验,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巨大贡献的思想大师。
四月第一第二周漂流的是《24个比利》,正如名字所说的那样,在故事的最开始比利拥有24个不同的人格。而其主人格“比利”早已在一次自杀企图中“以为”自己死了。这24个人格拥有完全不同的性格、出身、心理“外貌”、口音甚至是性别。但是为了彼此都能活下去,他们中的任何一个都对外宣称自己是“比利”。 而比利的第二十四个人格“老师”,则是另外二十三个人格的统合,即原本的比利本身。他管理着所有人的记忆,并拥有所有的情感和性格的结合。但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为了避免受伤,他都无法自由现身。本书最后的结局,表达了现代医学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的无助以及比利个案本身的怜悯。有的时候,觉得比利确实不幸,但某些方面他却又是幸
运的。正如之前所说的,比利的人格分裂基于心理防御机制。而诱因则是幼年的比利遭到继父的同性强奸。试想一下,如果比利没有在那之前建立起人格分裂防御机制,比利这个人可能在当时就崩溃了。正是人格分裂机制,把比利的所有痛苦和压力分成了23份,由不同的人来承担。虽然站在病患的立场上一定感觉到十分苦恼,但是这种能力说不定还是很有价值的。假如人类拥有自由分割自我人格的能力,人类就有可能完全的开发自己的大脑。而事实证明正是如此,比利在本书中的表现就异常吐出。分裂后的比利由不同的人格专攻不同的专业,使“比利”本身在音乐、绘画、诗歌、生物、化学、电子、体育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几乎是一个全能型的人才。
四月第三第四周漂流的是林清玄的《境明,千里皆明》,这本书写了很多佛学典故和禅学故事,是在通过前面两册的开悟与实践,到最后有个美满的结局,这里的结局是指做人的态度和智慧的启迪。感触最深的还是关于“布施”。林清玄曾写过一位老太太带着年幼的孙子跪着乞讨的故事,而老太太是装瞎乞讨,每每看见别人布施就赶紧把钱放起来。让人可悲的是一个好人装着残疾来博取大众的同情心,老奶奶虽然眼睛没瞎,可心上蒙上了一层灰。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做一个真实的人不难,当初选择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也便拒绝了很多捷径和热闹,换来的是内心笃定的信仰和做人的态度。
通过本次活动,希望同学们能养成阅读的习惯,成为一个对有头脑,有思想的社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