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0日上午,受江苏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邀请,上海科技大学齐彦鹏研究员来我院开展学术交流,并在学院428会议室做了题为“极端条件下新超导体探索”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李印威教授主持,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部分师生参加了报告会。
会议开始,李印威教授介绍了齐彦鹏研究员的研究方向和取得的研究成果。齐彦鹏研究员2011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电工所,随后分别在日本东京工业大学Hideo Hosono组和德国马普所Claudia Felser组从事博士后研究,2018年全职加入上海科技大学,主要从事高压等极端调剂下量子输运研究,特别是压力诱导超导的相关机理的研究。先后荣获中科院优秀博士论文、德国洪堡学者、中组部海外青年人才计划等。至今已在国际主流学术期刊上发表包括Nature、Nature Physics、Nature Materials、Nature Communications、Physical Review Letters、Advanced Materials、JACS等在内的研究论文150余篇,被引用6000余次,h因子39(Google Scholar),并多次在国际会议上作邀请报告。
齐彦鹏研究员首先介绍了压力作为除温度以外的重要热力学参数,能够显著拓展材料的物性空间。他以生动形象的示意图解释了高压技术跨越60个数量级的宽广应用范围,随后详细讲解了高压设备的种类,包括金刚石对顶砧(DAC)装置的优势与局限,以及中压装置和薄膜应变方法的特点。报告中,齐彦鹏研究员主要介绍了团队近期在高压下超导体研究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他展示了在MoB2体系中实现的32 K高温超导现象,并阐释了压力诱导的结构相变与电子-声子耦合增强对高超导转变温度的关键作用。随后,齐彦鹏研究员又介绍了团队在镍基高温超导材料方面所取得的一系列研究成果。镍基高温超导材料是新近发现的又一新型高温超导体系,为理解高温超导机理提供了崭新的研究平台。该团队利用金刚石对顶砧对镍氧化物La4Ni3O10和Pr4Ni3O10分别进行高压原位测量,发现了25 K和39 K的超导电性。报告最后还简要介绍了镍基高温超导的最新进展。
报告结束后,齐彦鹏研究员与现场师生展开了热烈讨论,解答了诸多超导机制方面的前沿学术问题。本次报告拓展了师生对高压条件下超导研究前沿的认识,提供了宝贵的交流机会,也进一步推动了学院在极端条件物理领域的科技合作交流。
一审:曾庆鑫 二审:张乐 三审:何莉娜